负荆请罪,指因自己的错误而主动承担责任,主动道歉赔罪。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寓言故事。
据记载,春秋时期,楚国大夫屈原被贬谪,流亡到了白泽。一次,百姓发现了一只死蛇,就在死蛇旁边树上找到了一只九节虫,认为是九节虫咬死了死蛇。于是,百姓把九节虫拿去烤了。其实,这只九节虫并没有咬死死蛇,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死蛇吃下了蝎子。这时,屈原从旁观察到整个事件,心里非常不快,于是就写了一首诗《九歌·湘夫人》,诉说自己的悲愤。
同样的情境在清末的一篇小说中被再次使用。鲁迅所创作的《负荆》,选取了同样的寓言故事,但通过细节刻画和描述,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黑暗现象,表达作者的愤慨和自强精神。
《负荆》的主人公孟郊是个书生,一次他带着小儿子到野外郊游,目睹了一个人被强行抓去财产全部抢走的惨状。而当孟郊发现一方中看不顺眼的人比他还多,就不由自主地掉头离去。孟郊为了自己的过错,便放弃了整个旅行,让他的儿子痛哭流涕,自己却深感内疚。他的行为实践了“强中更有强中手,负荆勿如千金遗”的谚语,体现了高风亮节、堂堂正正的品质和胆魄。
通过成语故事《负荆请罪》,我们了解到说话要负责任,因为说话要对自己的话负责、还要对别人的理解负责。同时,也要学会顶着压力为自己犯错道歉,承担后果,改正过错,这样才能还得起自己的良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