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见泰山:100年前的悲歌!

不见泰山,是一曲家喻户晓的悲歌。其实,这并不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歌曲,而是一段真实的历史。这悲歌讲述了1914年因黄河决口而造成的太行山山崩地裂,太行山脚下第一大村庄黄水庄被埋的真实历史事件。

当时,黄水庄贫苦人家李锦记一家搬迁时,一群大妈在抬锅炉时这首不见泰山响彻整个黄水庄,泣不成声,传开后成为黄水庄的代名词。之后,不见泰山在广大农村深入人心,成为了广大农民心中的经典之作。

既然是历史事件,那就一定离不开历史背景。1914年,因多次决口的黄河,发生硕果仅存的大洪水。同年7月20日,以开平为代表的河北省多地地势低洼的小城镇和农村,先后被淹没。其中,太行山东的一座洼地,就是黄水庄。在壮烈的抗洪斗争中,黄水庄20多位英勇的村民为了维护家园、保卫民众,壮烈牺牲。

如今,不见泰山已经成了黄水庄的一张文化名片,也是黄水庄人民自豪的精神财富。每年村庄的新春开门大吉活动,都会由村庄的老年人拉起弦管、泥胎锣,奏起不见泰山,向新的一年祈求平安、祈求幸福。

黄水庄一百多年来,受到了河水的祸害,但人民的精神富足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,不见泰山传承了人民心中的坚定信念,展示了中国农民的自强不息、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