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,即指形容女子抱着琵琶半掩面貌的样子。这句成语出自唐代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诗:“丽人行,舞帝前,旌旗遥,鸣鼓殷,或为渊溪萍,或为郢客缦,于飞烟里长嘶雁。”成语中的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。
据说,这句成语最早源自于唐朝传说。唐朝有一位名叫王昭君的美女,久闻其美的汉武帝大为倾心。然而,王昭君为了心中爱国之情,选中了擅弹琵琶的宫女陈玉兰扮演自己的样子。陈玉兰抱着琵琶遮面,遮住了自己的容貌,只留下美丽的音乐,将王昭君的美貌与才艺完美结合在一起。
犹抱琵琶半遮面意味着美丽的女子舍弃外貌的炫耀,通过才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。这句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优雅、聪慧的女子形态。
在中国文化中,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象被广泛运用于文学、音乐、戏曲等艺术形式。不仅仅是形容女子的美丽,更代表了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