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字经的由来
三字经又名《三字经音义》、《张氏三字经》,是清朝张锡厚撰写的一篇家训教子诗,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,是儒家经典之一。
三字经所蕴含的教育意义
三字经被誉为传统国学的代表之一,其教育意义深远,范围较广。三字经所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,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被广泛传颂至今。
“人之初”的故事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这是三字经开篇,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句话。据说,这句话出自《礼记·礼运》——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谁知过而不改,亡者也。”可以看出这是儒家关于人性的论述,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,只要教育好,就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加优秀。
“知止而后有定”的故事
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这句话历来被认为是家庭教育中的极品,它所蕴含的思想是很值得推敲的。据说,这句话经常被用于古代的“传家宝”,并被誉为“成大事者之必由经过”。
结语
三字经以其儒家思想为内核,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精华,浓缩了先哲们的思想智慧,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生命、人生、社会的本质,是一本博大精深而丰富多彩的教育读本。